藥芯焊絲起源于50年代,發展于60-70年代,藥芯焊絲主要以粗直徑為主(Φ3.2mm, Φ2.4mm)使用交流電源,氣體保護藥芯焊絲用于鋼管的焊接,自保護藥芯焊絲用于建筑結構。80年代發展了細直徑藥芯焊絲(Φ1.2~1.6mm)使用直流電源,其中直徑為Φ1.2~1.6mm的全位置藥芯焊絲大量用于船舶的制造并得到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造船焊接的半自動化程度。在這期間開發了不銹鋼、低溫鋼、590N/mm2強度級別鋼種使用的多種藥芯焊絲,Φ1.2~1.6mm的細直徑自保護藥芯焊絲可以使用于鋼管樁的焊接。80年代后期以來,Φ1.2~1.6mm氣保護藥芯焊絲多品種的制造與使用范圍得到迅速推廣,在非造船行業使用和擴大。隨后發展了金屬粉芯藥芯焊絲和無縫藥芯焊絲。
從藥芯焊絲的總產量與占焊接材料總產量比例來看,1983年美國藥芯焊絲的產量占焊接材料總產量的15%,藥芯焊絲的總產量為4.2萬噸左右,到1979年藥芯焊絲的年產量達到7.6萬噸。主要用于平焊和平角焊,用來焊接建筑機械、重型機械、鋼架、橋梁等。1995年英國藥芯焊絲年產量首次超過電焊條。日本主要生產細直徑藥芯焊絲,1983年藥芯焊絲占焊接材料總產量的3.8%,1988年為焊接材料總產量的13%,1992年為焊接材料總產量的20%,1994年為焊接材料總產量的23%。在日本藥芯焊絲的生產比例逐年提高,而實芯焊絲在1984年生產量占焊接材料總生產量的32%,逐步提高到1991年的50%。從1992年起實芯焊絲逐年下降,到1994年實芯焊絲的比例為42%。據資料報道,日本1997年藥芯焊絲生產總量在10萬噸左右,為焊接材料總產量的27%。由此看來,日本是藥芯焊絲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在中國藥芯焊絲的發展正處于原始的發展階段:大量引進外國生產線又得不到充分的應用,希望提高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又不能相互交流,重視硬件投資又忽視軟件開發,同時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
可喜的事,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在九十年代中期完成了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藥芯焊絲生產線的制備,藥芯焊絲的整體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如今中國民族品牌藥芯焊絲已占中國市場半壁以上江山,不僅已基本將進口產品擠出國門,并在和外資品牌的競爭中逐漸占據了上風。以一批藥芯焊絲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關鍵設備轉讓,扶植了一大批藥芯焊絲企業,帶動了國內藥芯焊絲企業的發展,藥芯焊絲的內在品質已相差不大,其產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 [1] 。